by 知歸了義
有时觉得工作生活挺没劲,而未来也变得不可期,便会回想些往事聊以自慰。早上无意间扫了一眼墙上的挂历,才知道今儿是 9 月 16,离国庆只有半月啦。嘴里念着国庆,心里忽然记起以前十月国庆香山看红叶的赏心乐事来。
八九年秋,我到北京上学的时候,几个老北京的同学和高年级的老乡就告诉我,国庆前后正是去香山看红叶的绝好时节。去了头一次之后,觉得他们的话一点不虚。从此以后的三年里,我每年在国庆前后都要去香山,有时来劲了还一个人走上几趟。
那时,如果坐车去香山,先要在学校门口乘 375 路公共汽车到颐和园,然后换乘另一路车便可直到山脚下。从学校到香山的路还是挺远的,但我就喜欢骑单车去,而且常常都是一个人独往。一到香山,我多半是直取道红叶区。在接近红叶区的一个大木门上,有一幅对联我仍记得: “青苔迷古道,红叶乱朝霞”。我独自穿行于山坡的羊肠小道,团团簇簇的红叶如瑰丽的朝霞浮现在周遭,一阵 秋风拂过,那一片片红叶便微微颤动,仿佛刹那间绽放出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走了一会儿,我会偶尔找块视野开阔的地方坐下歇歇,这时悠悠然放眼望去,秋高气爽,碧空澄净,漫山遍野的红叶直似绵延不绝的火焰在燃烧。忽然间,我觉得自己浑然就是一片红叶,轻轻的隐入这无边的红叶林中,一任飘落,沉转,消融……
秋天去香山除了看红叶外,在山脚下附近的另一处地方也是我最爱探访的,那就是西山植物园。据权威专家考证,曹雪芹故居就座落在这片开阔的山麓,《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就是曹公得此间山川灵气构思而成,但未知真有其事——然而我却是近乎深信不疑。穿过植物园后头的卧佛寺,便是令我神往的樱桃沟,流泉淙淙,穿岩顺沟而下。在这里,深秋的薄暮让我身心消融,把我带入自然的空灵。樱桃沟尽头的“石上松”和“元宝石”,最是神奇景象。设想一下,一棵小松树(其实是柏树)凭其柔弱而刚遒的根须,顽强地把一块高近二丈的巨石从中逼开,经历多少霜雪雷暴却傲然挺立,这是怎样的一个震撼!据说,《红楼梦》里宝黛之间“木石前盟”的爱情誓言,正是曹雪芹取自“石上松”的自然神奇,而“元宝石”也成了曹雪芹笔下的那块“顽石”。“元宝石”也正是樱桃沟泉流的源头,旁有石刻“水源头”。《红楼梦》中神瑛侍者浇灌绛珠草之泉,想必也取自于此吧。
植物园的晚秋,弥漫着令人陶醉的清凉;而樱桃沟暮霭中的喧泉,着实让我心醉,以致于回校路上竟然惆怅绵绵……记得有好几次,我还真是到了流连忘返的境地,甚至感叹自语“日看西山三百遍,不妨长做守园人”。
回味十月香山晚秋带给我的那种沉醉,大概也算是我对“人天合一”意境的一点体会。有此际遇,幸甚至哉!当年也曾歌以咏志,聊发一番少年狂。
独游香山寄友人
(1992.10.25)
白云蓝天中,叠峰曲径通。
坡斜燃红叶,崖陡挺青松。
山高秋气爽,林密寒烟笼。
天秀只独赏,憾君未随同。
恋西山
(1992.11.8)
林深隐净土,清凉消人愁。
夕照卧佛寺,泉喧樱桃沟。
独倚元宝石,静对水源头。
山野有真趣,何需慕琼楼?
怜红叶
(1992.10)
玉质朝霞容,
含绯青涧中。
秋霜冷无意,
君又为谁红?
问红叶
玉质朝霞容,
含绯青涧中。
秋霜冷无意,
君又为谁红?
叶儿,如果有人问,问起
你,为何这般艳红,
那我,该如何作答——
当我站在那儿满脸羞涩时?
就说是天上的朝霞把你染红,
还是给他指指如血的夕阳?
再不然就说是你天生如此,
就像深涧的山泉永远清澈?
但倘若她摇头追询,眸光殷切,
可仍是不说你一直在山坡上
等待,等待一双怜爱的手,
而忍受了夜夜秋霜的寒冻?
那我,该如何作答——
当我站在那儿满脸羞涩时,
叶儿,如果有人问,问起
你,为何这般艳红?
